金融“活水”润沃土 “贷”动春城农户致富梦

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,每一粒破土的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期盼,每一户辛勤耕耘的农家都怀揣着致富的梦想。然而,资金短缺常常成为农户扩大生产、升级技术的“拦路虎”。
中国建设银行昆明城北支行聚焦农户需求,扎根田间地头,为农户提供“裕农快贷”融资产品,推动当地蔬菜种植、鲜花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,将金融“活水”精准“滴灌”到田间地头。
快贷助力菜农兴
嵩明县是昆明地区蔬菜优势产区和生产重点县,蔬菜种植面积64.2万亩、产值约54亿元,良种覆盖率达95%以上,每天一车车带着晨露的蔬菜从这里运向全国各地。然而,许多菜农因居住位置偏远,在资金周转上面临困难,跑银行、备资料、等审批等环节成为他们获得资金支持的主要障碍。
得知菜农实际困难后,城北凤翥街支行成立“张富清金融服务队”。清晨,薄雾未散,队员们已驱车百余公里,深入嵩明县小街镇、牛栏江镇等地,将金融服务送至田间。他们走入菜畦,与菜农面对面交流,详细记录种植规模、资金缺口及经营难题,提供贴心服务。
在阳光照射的蔬菜大棚内,李先生正在来回忙碌着,其种植的生菜脆嫩爽口,成为市场的抢手货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,嵩明县不断完善县域交通布局和产业链,冷链物流车频繁往来,上下游渠道日益完善,这让李先生萌生了扩大生产的念头,但资金缺口让其发了愁。“像我们这样的种植户,没有抵押物、银行流水不固定,想要贷款着实不容易。”他对着上门的客户经理无奈地说。
经过实地考察后,客户经理依据李先生的经营情况为其办理了“裕农快贷”,通过“线下信息建档、线上授信审批”,系统根据农户经营信息自动生成贷款额度16.8万元。“以前贷款要跑好几趟银行,手续麻烦不说,还耽误农活。现在建行直接上门服务,在手机上就能申请!”李先生高兴地说。中国建设银行昆明凤翥街支行通过“裕农快贷”精准触达,目前累计为当地4户蔬菜种植户办理贷款78万元。
甘霖润泽“致富花”
北纬24℃的阳光洒向滇池之畔,为昆明晋宁赋予了亚洲“温带花卉最佳产地”的天然优势。2024年,晋宁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6.19万亩,花卉农业产值达37亿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花卉贡献率超六成。然而当花农们想搭建现代化温室大棚、引进优质花卉种苗、配备专业冷链运输车以让鲜花运输至更远的地方时,却面临着在资金周转上捉襟见肘的窘境。
为打通助农“最后一公里”,真正将金融服务送至乡村,城北前卫西路支行组织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小组,带着移动设备、背着申请材料,深入晋宁乡村田间地头,分组走村入户,坐在门槛上、围在院子里,听花农们唠唠今年种了几亩地、哪亩花田着急升级滴灌设备。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详细讲解“‘裕农快贷’不用抵押、申请快、手机上就能操作,种地买化肥、盖大棚都能贷,手头宽裕了还能提前还款”的优势。
在龙塘村,大片的玫瑰正吐露芬芳,种植户孙先生却愁眉不展。他向来访的客户经理介绍:“花卉种植受自然灾害、病虫害、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,去年销售淡季,价格下跌,资金链差点断掉,我是真着急!”客户经理现场评估花田规模、收集花农资料,迅速为他启动了“裕农快贷”办理流程。在短短几天内,贷款资金20万元就到了账。孙先生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,大棚扩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,新的希望在这片花田里拔节生长。中国建设银行昆明前卫西路支行的助农脚步从未停歇,聚焦花卉产业的金融服务诉求,已为当地5户鲜花种植户办理贷款175万,将一朵朵鲜花铺成一条芬芳四溢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普惠护航果园香
“滇中粮仓”宜良县坝区土地平坦开阔,光照充足,加之水资源丰富,给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。
中国建设银行城北红云路支行在了解到当地果农有提高产出、增收致富的金融需求后,立即与宜良狗街村委会对接,精准摸排村民春耕备耕资金需求。在流动服务点,工作人员携带便携式设备现场办理贷款申请、资料审核、合同签订等全流程业务,农户“足不出村”就能享受高效金融服务。
此次专项服务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特点,精准匹配不同农户的差异化需求。为让农户更好地了解相关产品,该支行特意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,用方言耐心讲解贷款政策、利率优惠及还款方式,将金融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。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:“再也不用翻山去办业务了!现在银行直接上门送服务,还‘手把手’教我们使用手机银行,真是解决了大难题!”
近年来,中国建设银行昆明城北支行设立“驻村联络员”、开通线上服务绿色通道,为农户简化贷款手续,多措并举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。截至6月底,该支行已投放贷款超2762万元,用金融活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“致富之花”。(杨宇航、王蓉)
来源: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